滑氏
拼音:huá
浏览量:219
更新时间:2025-10-07
滑姓分布地区
郡望 下邳郡:东汉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,治所下邳,在今江苏省省睢宁县西北。至南朝宋改为郡,相当于今天江苏省西北部。京兆郡: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。安陆郡:南朝宋孝武建元年(公元454年)置安陆郡,唐改郡为州,宋改州为府,明、清为德安府安陆县,辛亥革命以后属江汉道。
滑姓历史来源
「滑」源出
出自姬姓。据《英贤传》云:周公族后有滑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云,滑国是周朝分封的同姓小国,国都故址在今河南睢县西北,后来迁到费(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氏缑镇西南)故又称为费滑。后被晋国所灭,子孙以国名"滑"为氏。
得姓始祖
滑伯。滑姓出自姬姓。上古周朝时候,周天子将自己的一个同姓王族分封到滑(今河南睢县西北)做伯,世称滑伯。滑伯建立了滑国,后来为晋国所灭。滑伯的后人就以国名作为姓氏,世代姓滑,在古代,滑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京兆。“滑”,亦因滑台城而得名。据《重修滑县志》记载:“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,为滑伯。”滑伯本姬姓,后裔改为滑氏。又《元和志》云:“滑氏为垒,后人增以为城,临河有台,故曰滑台城。”《水经注》曰:“旧说,滑台人自修筑此城,因以名焉。”故滑氏后裔尊滑伯为滑姓的得姓始祖。
堂号
跻鹊堂:跻是并驾齐驱之意,“跻鹊”,意思是医术与扁鹊一样好。明朝时,滑寿写的文章很有风致,尤其乐府写得好。后来学医,他参考名医张仲景、刘守真、李明三家,融合贯通,治病时手到病除,对针灸尤其在行,医学著作很多。
迁徙分布
滑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滑氏源出姬姓,是周天子的公族的后代。滑氏出自3000年前的滑国,是以国为姓的姓氏。根据《莫贤传》上记载,滑氏是周公的后代。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,滑氏是滑国的后裔。《万姓统谱》则指出,周天子的公族的后代中有滑氏,汉代有滑兴。据考证,古代周朝时有滑国,所在地在今河南省睢县西北、滑县一带。到了春秋时代,滑国被秦、晋等大国所灭,后世子孙迁往都费,即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缑氏城一带,滑国的后世子孙即“以国为氏”,称为滑氏。望族居于下邳郡,就是现在的江苏邳县下邳故城。
-
国学很多经典(国学包括哪四部分)
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,国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光芒。国学究竟包括哪四部分呢?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。国学,简单来说,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。它涵盖了
298 人浏览 -
# 国学经典名录(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)
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我们常常忽略了国学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。究竟什么是国学呢?国学又包括哪些经典呢?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国学的奥秘。国学,顾名思义,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
404 人浏览 -
# 国学经典年代排序(唐宋八大家按朝代顺序)
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,唐宋八大家犹如璀璨的星辰,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他们的文学成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,而且在后世一直被传颂不衰。唐宋八大家究竟是如何按朝代顺序排列
264 人浏览 -
国学经典精读:国学的四大部分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国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光芒。国学究竟包括哪四部分呢?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。国学,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,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
363 人浏览 -
中学生必读国学经典(什么是国学包括哪些内容)
在当今社会,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日益繁重,各种学科知识如潮水般涌来。在这喧嚣的学习氛围中,有一门学问却常常被忽视,那就是国学。国学,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,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
317 人浏览 -
# 出赛国学经典(出塞古诗的意思)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这首《出塞》古诗,以其简洁而深沉的语言,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壮阔画卷,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人生哲理。在这
281 人浏览 -
经典国学收藏(国学经典 100 句)
在时光的长河中,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永恒的光芒。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,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国学的世界,探寻那 100 句蕴含深刻
358 人浏览 -
曹和标国学大佬国学大脑国学经典(真正的国学大师)
在当今纷繁复杂的时代,国学似乎成为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领域。总有那么一些人,他们如同夜空中的璀璨星辰,照亮了国学的天空。曹和标,便是这样一位国学大佬,他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
374 人浏览 -
国学儒家经典(孔子评价易经八个字)
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,儒家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,散发着持久的光芒。而孔子对《易经》的评价,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智慧,那八个字——“洁静精微,易教深矣”,宛如一把钥匙,开启了我们对
383 人浏览 -
鼓舞奋进的国学经典诗词(国学经典励志名言名句)
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,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,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那些励志的诗词名言,更是如同一股股清泉,流淌在人们的心田,给予我们鼓舞和奋进的力量。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
275 人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