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卢浮宫,多数人第一反应是《蒙娜丽莎》前乌泱泱的长队,或是玻璃柜里静静躺着的《断臂维纳斯》——这座装着人类文明记忆的博物馆,向来以“守护文明”为标签。但最近法媒的一则调查,却让“安全”成了卢浮宫的“反面话题”:它的监控系统密码,居然直接用了博物馆名称的法语拼写“louvre”。
根据《解放报》的报道,早在2014年,法国国家网络安全局就发现了这个问题:不仅监控密码简单到“明摆着的漏洞”,连安保程序的密码都直接用了开发公司“泰雷兹”的法语拼写“thales”。更让人震惊的是,卢浮宫的信息系统还在用Windows2000、XP这类“古董级”操作系统——要知道,微软早在2014年就停止了对XP的支持,这些“停更系统”就像没装锁的门,随便一个黑客都能轻松闯入。
更离谱的是,这个漏洞并不是“新问题”。2015年、2017年的审计报告里,同样的问题被反复提及,但卢浮宫的整改进展却像“蜗牛爬”。2025年初,巴黎警察局的新一轮审计结果更让人捏汗:监控密码的问题还在,老旧系统也没换,整个安保网络就像“纸糊的墙”。负责审计的警长文森特·阿内罗直言,“管理层明明知道问题在哪儿,却始终没行动”。
消息一传出来,网友的讨论里既有调侃也有担忧:“相当于把家门钥匙挂在门把手上,小偷想不偷都难”“要是黑客入侵,别说蒙娜丽莎,连监控画面都能随便改”;而网络安全专家则直接点出了要害:“简单密码+停止支持的系统,等于给黑客开了‘绿色通道’,一旦被攻击,后果不堪设想”。
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博物馆之一,卢浮宫的“安全漏洞”更像个提醒——当我们讨论文物保护时,除了恒温恒湿的展柜、24小时的巡逻,“看不见的网络安全”同样重要。毕竟,守护艺术的前提,是先守好“安全的底线”。就像网友说的,“要是连监控密码都能这么随意,再珍贵的文物,也经不起‘漏洞百出’的防护”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