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了快十年体育新闻,我昨晚在广州奥体中心的台阶上站了仨小时,手机举得胳膊酸——不是因为累,是眼前的场景根本舍不得放下镜头。谁能想到,一座能装八万人的体育场,居然把地面铺成了漫过脚面的浅水?灯光一打,水面像撒了碎钻,等咏春弟子们踩着水花舞起木人桩,《沧海一声笑》的笛声一飘出来,我旁边的香港记者突然说:“这就是大湾区的味道,像小时候蹲在电视机前看《笑傲江湖》。”
陈小春的《海阔天空》是第一个高潮。他刚唱出“今天我”三个字,看台上的荧光棒就连成了海,后排的阿姨举着手机喊“我当年读大学时天天唱这个!”,连旁边穿志愿者制服的00后小姑娘都跟着哼“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”——原来有些歌,真的能跨代勾住人的回忆。舞台上的水花被舞者踢起来,溅到第一排观众的裤脚,没人躲,反而笑得更欢:“这才是活着的开幕式!”
但最炸的还是刘德华。当《中国人》的前奏响起,现场的欢呼声差点把顶棚掀了。他穿着银灰色西装站在水中央,灯光从头顶打下来,水面映着他的影子,歌声里的力量像打在人心上的鼓:“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”,我旁边的广东同行凑过来耳语:“你看,粤港澳一起办全运会,这首歌就是最好的注脚。”可不是么?舞台上的水是连在一起的,台下的观众喊“华仔”的声音是连在一起的,连风里飘的粤语歌和普通话的合唱,都是连在一起的。
后面的火炬传递更让人绷不住。陈若琳拿着火炬跑过来时,我旁边的跳水迷攥着应援牌哭了:“那是北京奥运10米台的冠军啊!”郭晶晶的身影出现,全场响起“跳水女皇”的喊声;等苏炳添带着张家朗、李祎点燃主火炬,火焰冲上夜空的瞬间,我听见身后有人喊“这才是中国体育的样子!”——五个奥运金牌得主、亚洲飞人、港澳运动员,这把火不是烧起来的,是把所有人的期待攒在一起,亮起来的。
最后周深和单依纯唱《天海一心》时,水面上飘起了月亮形状的灯,我摸着发烫的手机,突然想起出发前编辑说的话:“全运会不是终点,是大湾区体育的新开始。”是啊,那些踩在水台上的咏春拳、那些大合唱的粤语歌、那些举着火炬的身影,哪一个不是“在一起”的样子?
散场时,我看见几个穿粤港澳代表团服的运动员凑在一起拍合影,背景是还亮着的奥体中心。风里飘着奶茶香,有人哼着《中国人》的调子,我把相机收进包里——今晚的稿子不用写“震撼”“精彩”这种词,因为那些溅起来的水花、唱哑的嗓子、亮起来的手电筒,已经把所有话都说完了。
十五运的故事,才刚开头呢。














